
加速并统一药物研发过程对于降低新药开发成本至关重要。多样化的化学和生物条件、专门的基础设施以及现有分析方法与高通量、纳升规模化学方法之间的不兼容性,使得整个药物研发过程漫长且成本高昂。在此,我们展示了一个结合了芯片上化学合成、表征和生物筛选的“chemBIOS”平台。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树状聚合物的表面图案技术,能够生成用于有机和水性液体的高密度纳米滴阵列。每个板(每块板上超过 50,000 个液滴)中的液滴可作为一个独立的、空间上分离的纳米容器,可用于溶液合成或分析测试。另外,一层铟锡氧化物涂层
6月14日,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主办的 2025 年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细胞外囊泡分会年会暨主题学术论坛,在广州白云宾馆圆满落下帷幕。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细胞外囊泡(EV)研究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,围绕 EV 研究的前沿动态展开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。
当前有多种技术可用于体外分子互作检测,每种技术都存在特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,因此,对于特定的分子互作检测,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技术,是广大科研人员面临的一种挑战。目前诸多方法中,归纳起来,可以分为微流控表面结合法(例如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(SPR)或switchSENSE技术)或溶液中检测法(比如等温滴定热分析(ITC)或微尺度热泳分析(MST))。溶液中检测法在样本制备方面存在优势,同时不需要分子固定步骤,操作上更加简便;而以分子固定为基础的方法,对样本的需求量较少,能够提供底物分子与配体分子解离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