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近来疫情蔓延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,但是我们没有停下求知和学习的脚步。2022年4月19日我司有幸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的顾雨春教授,带来了一节关于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c)库知识的线上培训课。

顾雨春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任英国阿斯顿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,北京呈诺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家、创始人、北京医院客座教授;曾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、伯明翰大学副教授,伯明翰大学妇产医院荣誉顾问、剑桥大学St. Edmund’s College、 Wolfson College 研究员、GSK药品研究顾问;英国皇家生理学会干事、英国微循环学会会员。
拥有多年新型免疫细胞、干细胞药物研发生产经验,带领研发了针对卵巢癌“现货型”异体来源嵌合抗原受体自然杀伤细胞(CAR-NK)注射液和针对急性脑卒中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C)来源内皮组细胞注射液,均是该领域第一个获得CDE受理临床试验申报的突破性细胞产品,是国内免疫细胞及干细胞治疗应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。

本次培训主要围绕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(iPSc)库的相关知识展开,从iPSc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、iPSc技术的发展历程、国际国内iPSc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、iPSc与传统胚胎干细胞相比的优势、iPSc技术目前面临的瓶颈以及iPSc细胞库的国家战略意义和价值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

培训过程中,同事们抓住难得的机会与顾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,对于本次培训的内容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了沟通,解答了同事们的疑惑:
Q1
iPSc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,是否能直接用于临床?在临床中如何应用?
A1:iPSc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,iPSc只是制备目标细胞的工具。
Q2
iPSc制备的技术路线中涉及单克隆细胞筛选,目前使用的技术是什么?
A2:目前我们使用的WOLF柔性分选的设备,该设备在单克隆细胞筛选方面很推荐使用。
Q3
iPSc的大规模培养一般使用什么类型的设备?在iPSc细胞消化回收方面是否有难度?
A3:可以使用比较先进的自动化中空纤维培养设备,iPSc细胞回收或消化过程与常规细胞相同,不会产生更多难度,而且国外有很多案例和数据可以参考。
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iPSc细胞库建立的重要性,可以在多种疾病的再生医学治疗中发挥作用,为疾病治疗带来新的变革;iPSc也将成为支撑药学、生物学、医学研究的基础,使相关领域能够得到规范化的细胞株和数据,对于领域长远发展非常有意义;同时建立iPSc干细胞库,对于我国人种的生物信息保存具有战略储备意义。我司全体员工参加了本次线上培训课程,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对于以后服务相关领域客户有极大的帮助。